待三子满月第二日,熙鸾歇下来的时候,下午未时刚过,便有下头传话进来,道海货铺子的王家上门磕头道贺,并带了些土礼过来,问熙鸾是不是见一见。
熙鸾反应了一下,方知是王狗儿家来了,她原交代过,若是他们家上门要回一下的,一孕傻三年,倒是忘记了,便让人好生的请了进来。
不一会儿,只见外头进来了一家人,除了王狗儿在屏风外头,一个满面风霜的老人家带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媳妇和一男一女两个童儿,被引导着转过了屏风。
“姑奶奶好,给姑奶奶见礼了。快,板儿娘,板儿青儿,来给恩人磕头!”
老妇人进门就福礼问好,并拉了闺女外孙外孙女要磕头,熙鸾忙命拦住了。
“您老人家这是要折煞我了,当不起您的礼,给刘家太太和王大奶奶设个座。”
熙鸾命搬了椅子进来给刘姥姥和王狗儿之妻,两人推辞了一番,方挨着椅子边坐了下来。
“听闻姑奶奶又得了个儿子,我们在家里头寻思着,怎么也得来给姑奶奶磕个头,没有姑奶奶照扶,板儿他爹哪里能在冯家铺子里当上管事的,一家子还在土里刨食呢。姑奶奶虽不缺我们这点土礼,我们这心意不到,总觉着是悖了良心的。”
刘姥姥果然是知恩图报的性子。
“哪里就到这一步了,还是王管事能干才能得了提拔,再说原是王管事祖上和我娘家联了宗的,只这些年不见你们家上门,怕不是觉得我们家眼里没人?我这出了嫁的姑奶奶让亲戚在铺子里做事帮衬着,已经不好意思了,万说不上恩人二字。刘太太多礼了。这是王管事的一双儿女吧,仓促见面也没什么好东西,一点小东西就当见面礼了,刘太太和王大奶奶不要嫌弃。”
熙鸾知道,也不跟王狗儿论本家称呼,怕他们不自在,王狗儿家里日子过得,不大缺银子了,送了一块佩一个金璎珞圈做见面礼,日后嫁娶上也用得着。
“姑奶奶客气了,咱们家里是什么样子,想必姑奶奶也知道,原来联了宗的女婿他祖父,也是求个依附的意思,咱们家现在在姑奶奶铺子里做事,就该有管事的样子,主家就是主家,我们女婿再是没二话的。”
刘姥姥说到这里,屏风外头王管事,王狗儿就跪下磕了三个头,熙鸾见了,忙命外头搀起来。
“大奶奶有事尽管吩咐,能给大奶奶办事,是小的荣幸,不提这联宗不联宗的,大奶奶就是我王狗儿的主家。”
王狗儿将自己的位置摆在了跟奶兄差不多的管事之位,熙鸾也没有太过坚持,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若是守着亲戚的规矩,哪里能在熙鸾的铺子里做事,说不得也只能像原著一样来家里打秋风了,现在这样,能自己立起来,熙鸾也是开心的。
“好,我也不虚客套,王管事今后不许如此,我这里暂也没什么要王管事出面的,只在铺子里做吧,做好了自有你的去处。”
熙鸾又看了看一直不大出声的王刘氏,“听说王大奶奶现也经营了个小生意,我看着就很好,咱们女人也不能一味的在家,万事不理的,还是得自己立的起来,你倒是不必拘束了。”
“是,大奶奶说的是,跟我娘说的一样。可不敢当大奶奶的称呼,大奶奶叫我狗儿家的,或者王刘氏即可。我只长日无事,做了些头花小件的,让娘那里帮忙卖着。”
王刘氏声音虽小,却是说的清晰,想必也不是个糊涂的。
“板儿可启蒙了?几年怕有六七岁了吧?”
熙鸾见板儿六七岁,却有些怯生生的,怕是还没启蒙。
“唉吆,要不说大奶奶是有见识的人呢,我早说让女婿送板儿去学里念书,女婿只犹豫,我跟板儿娘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女婿些须识得两个字也做不了准,可不兴把孩子耽误了。”
刘姥姥一听熙鸾提起,便接了口,可见早就是想让外孙入学的。
“可是束脩紧张?王管事若有需要,可先去铺子里预支工钱,别耽误了,孩子启蒙就这几年,错过了,就跟不上了。以后即使不去科举,学个管账算账,也能做个掌柜了。”
王家现在的收入,供一个读书识字的学童,应还是够的。
“大奶奶说的是,小的回去就带板儿拜师去,岳母说了后,小的就留心了,已经找好了近处的私塾,这几日就入学了,束脩尽够的,多谢大奶奶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这个武神太极端了》【飘雪中文网】《港岛风云再起》《我是虫》《独悦你[带球跑]》《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重开吧!蜘蛛侠!》【品读小说网】《四合院之赤脚医生》《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趣读吧【quduba.org】第一时间更新《红楼前传之王家嫡女》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