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闲说》转载请注明来源:趣读吧quduba.org

宜春生活散记(2)

宜春生活散记·宜春与宜阳

易中生

现在宜春城区有三个级别不一样的管理机构,既yc市、袁州区、宜阳新区。yc市是地级管理机构,袁州区是县级管理机构,而宜阳新区并不在六县三市一区之内,据有关资料介绍,宜阳新区成立于2007年,是yc市政府的正县级派出机构,与袁州区是同级管理机构。互不隶属。由此可以看出,它是县一级功能区,行使着县一级的管理权限。

宜阳这个名称并不是新的,在历史上用作县的名称时间还不短。公元前221年,在汉武帝时候,就成立了宜春县,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而这之后一直到太康元年(280年)的五百年之间都称宜春县,就在这一年,改宜春县为宜阳县,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以宜春之名与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司马炎祖母,司马懿之妻)同名,为避讳,改宜春为宜阳。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复宜春县,也就是其中有三百多年将宜春县称为宜阳县,同年于宜春县置袁州,因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

避讳古今都有。如有一个笑话,说一小孩要吃一馒头,但身边没钱,只好叫他爸爸过来付钱,因他爸爸外号就叫馒头,故小孩又不好说买什么,只能说,我要吃这个,等他爸爸到身边,说,吃这个也不知道。这里用这个代馒头就是避讳。在古代避讳的地方就更多了,主要有四种,避帝王,如秀才改称茂才,就是避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长官,如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说的就是一州官田登不许百姓说他的名字甚至同音字。避圣贤,比如孔子姓孔名丘,后来姓丘的都不能用这个字,要改成邱。避长辈,如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就是在我们yc市,高安县开始时候称建成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因避太子李建成讳,改建成县为高安县,也就是现在高安市。

当然现在的宜阳新区的宜阳的取名与古宜阳有没有关联,只好去问当事人了。

2019.8.4

宜春生活散记·偏寓与归属

易中生

yc市现管辖六县三市一区,面积.42平方公里。如果以宜春城区为中心画圆,那么半径不到80公里,而在这80公里之内,只有袁州区和万载县在内,上高宜丰的部分地方在内,县城都不在内。其他县市都远离宜春城区,最远的靖安奉新都有200公里左右,其他的都在100公里以上,所以在地里位置上很难辐射到整个区域。而市外的,以前就是宜春管辖的萍乡和新余都在80公里以内。而另一边,就是省城南昌,所以这些100公里以上的县市对南昌更熟悉。记得有一次到宜春城区来公干,一位靖安的同行说,不是这样的由市里组织的活动,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有公务的而很少直接与市里关联的,估计一辈子到市里不过一两次。我们到省城就是几十公里,而到市里有两百多公里,何况这里并没有什么强项吸引人。

那历史上是怎样的情况呢?从隋开皇年间(581)置袁州这个“地级市”开始,尽管州郡府称呼不同,但一直到清朝,袁州管辖的地方并没有大的变化,而在现在的yc市地域内同时或先后有多个“地级市”,名称为袁州瑞州和临江,也就是现在的宜春高安和樟树,各朝代名称和管辖有些许不同,但这些现在的县市不在一个“地级市”下是事实。

一直到解放,开始现在这yc市区域还分属南昌分区和袁州分区,后来南昌单独划出后,大部分地方才归属袁州管辖,在1959年更名宜春专员公署。宜春毕竟很多朝代都是“地级市”所在地,再当时萍乡和新余都在宜春管辖之内,虽然有点偏,但毕竟有这样两个相对大的县支撑着,所以也没有什么觉得不妥。后来随着萍乡和新余顺带分宜独立出去,这偏寓一角就更加突显出来了。这远离宜春城区的一些县市对宜春就越来越没有归属感,所以在新余1983年7月划出后,1983年9月安义也转属南昌了。这些年,起码在民间总有某某县市要转属哪个市的说法,甚至以城市群作依据来说区域的调整,尽管是没有官方依据,但也说明民间对现在的归属有不很认同的看法。

与宜春这样类似的在我们国家也有,最典型的就是bj,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偏寓一角,历史上也有多个朝代为首都,但它不是国之地理中心,也不是做首都时间朝代最多的,但现在成了很多人打破头要钻进去的地方,起码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辐射力,特别是现在交通这样发达,远近不是问题。由此看来,宜春城区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发力,至于政治毕竟是比县高一级的政府所在地,这没有必要多说,而经济绝不是在这些县市中拔头筹的。至于文化,特别是中学教育,以高考为例,起码这二十年来,很少有年份强于其他县市,就这一项就不能为城区加分。

所以我觉得要有辐射力,除政治外,在经济文化方面拿出真能耐来,做出来给下属县市看看。而不是以它们的成绩当门面,甚至过多地倚重属下的县市,这样可能这辐射力就会更强。

2019.8.5

宜春生活散记·逛超市

易中生

朋友介绍说,宜春城区有三大超市:国光比一比青龙。在地图上搜索,有公交直达国光。这次花了四十分钟从城东到城西再到城中。下车一看,原来就在中山路上。宜春人都知道,中山路是yc市区最繁华的路段,而中山中路更是人头攒动的地方。记得这一带街两边布满大小店铺,卖吃穿用度的几乎可以说无所不有,还有一个特色是街两边有人行走廊,只要到了这路段,就不要担心晒太阳或淋雨了。有店员站在门口叫卖,还有卖水果的村民挑着不同的水果沿街拖长声音说,新鲜——便宜——口味好。但我从来没有买过,总觉得这过路买卖不靠谱。

现在这一下车就发现,这一带已经属旧城改造范围,有的原街边退后已经或正在盖时髦的现代化建筑,有的只听到隆隆的拆除机械在拆除旧房,只有少数的店铺还在营业。据说宜春老城区改造从2010年就开始了,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原住民通过以房换房或发房票搬离了这繁华之地。特别是后来采用发房票的形式,使得旧城改造更顺利。先估算旧房的平方价,双方核定,发给等值的房票,这房票可以在城区几乎任何在建小区购买新房,还有一定优惠,早些时候,如果自己不买房,还可以在房票中心转卖给他人,如果有人要,还可以适当溢价,后来停止了。如果没买房,也没有转卖,一年后,可以兑换成现金。所以这些年宜春城区房价浮动比较大,与旧城改造和房票不能说没有一定关系。

现在这国光超市就是这中山路上还在营业的门店。当然哪里的超市格局都差不多,大超市多可以一站式购物,可进去后发现很多商品并不那么充足,比如我要买一个卫生间的地垫,这里就没有,导购只好说,旧城改造了,这里人流量现在不大,很多东西销量小,就没有去进货,你可以到比一比看看。

而比一比离国光也就是百十米,可想而知,当时这里的繁华程度,两个超市都可以同时火,说明它们不只依靠附近的居民,还指望着对四周的辐射。到比一比寻找,有,但只有一种,也与我们想象的不很一致,再走了一公里左右到青龙,这青龙早就听说还到过多次,有多层营业,品种齐全是没得说的,边问变找,最后以没有告终。看来原因与前面导购说的一样。只好返回到比一比,将这不是很合意的买下。

中山路这昔日繁华之地可能就要这样落幕,而将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三大超市,都在这中山路上,它们兴盛过,它们正在经受落寞,也可以说尽管辉煌过,但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比如现代意义上的超市,应该是吃喝玩乐一齐上,但我们在这三大超市看到的都是大卖场,有吃的,只是零食而已,快餐便当就都没有,进口的管得不周全,出口的(卫生间)就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了,起码没有一个超市有明确的指示牌,我们在比一比咨询,说要出了门口,往右拐,走百十步。我估摸这卫生间应该是超市的,但似不是超市的,如果一下内急,看来只好停下购物,往外跑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华娱之2000

华娱之2000

河狸的米饭
“受顶包案影响,港岛小天王黯然退场!”“双周一孙,三分天下,华语乐坛新势力!”“新时代华语乐坛的领军人:内地才子周易!”“南周北周,小天王之争愈演愈烈!”“南北双周,谁才是新时代的王?!”“魅力无限,两岸三地女星大多倾心周易,南北双周或已分高下!”………………………………………………………………千禧年初,华语乐坛正式开启新一代诸神混战模式。刚学完粤语,与朋友交流切磋完球技的周易看着手头上这几份由经
都市 连载 138万字
圣拳!

圣拳!

灰色墓碑
白枭降临而至,抬起头,不但看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瑰丽世界,还看到了自己穿越前下载的职业修改器。“消耗副职业【生物机甲师】【秘境学家】【特种催眠师】的所有经验,化作百万潜能点,全部提升修改主职业【格斗家】!”“我……得到了金色究极职业【武斗之神】!”世界最大都市群,暴雨之夜。地面上,无数杀人鬼和格斗家生死相搏,海量的金属机甲和生物甲胄爆炸自毁。鲜血和火焰揉杂,一切陷入了原始的暴力和混乱。高塔顶端,白枭
都市 连载 113万字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工具超人
一个吃货,穿越到缺衣少吃的年代,努力做一个有吃有喝的俗人。合理党,暴戾少,智商在线,无诸天、无双穿、无系统、无种植空间,只有一个能饿死老鼠的随身仓库。不复制、不黏贴、不抄袭、纯手打,非工作室出品,慢节奏,符合年代特征的日常文。除了金手指,争取其他内容都能经得起推敲,欢迎理性、友好指教。
都市 连载 273万字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暗石
绑定养老系统,体验票证生活,艰难岁月也能从容幸福。全部原创剧情,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家庭,穿越同样的火红年代。
都市 连载 306万字
满级老祖在人间

满级老祖在人间

1号月轮
江俢篁闭关千年,醒来发现偌大一个宗门只剩下一根看上去不太聪明的独苗苗,和一页纸张泛黄的《告师书》。撇开傻乎乎的徒孙不谈,《告师书》上言辞恳切,一句“不入凡间,何以成仙”让他不得不思考人生。痛定思痛,他决心入世。再后来,江俢篁觉得,这倒霉的人世,不入也罢!
都市 连载 22万字
双穿年代

双穿年代

中帝人
这是一本从现代到年代互穿的故事。有《四合院》背景,但几乎没有戾气。主打轻松、生活和年代感。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都市 连载 28万字